2009.11.19 星期四 陰天
黎巴嫩詩人紀伯倫有一首非常好的詩:
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,他們是生命自己的孩子。
他們透過你來到這個世界,他們卻不屬於你。
你可以給他們你的愛,卻不能給他們你的思想,
因為他們有他們自己的思想。
你可以提供他們身體的住屋,卻不能替他們的靈魂找房子,
因為他們的靈魂住在明日之屋,那是你即使在夢中也無法到達的地方。
你可以努力像他們一樣,但是千萬不要使他們像你一樣,
因為生命是無法逆轉的,更不能被昨日的你所耽擱。
今天看了天下雜誌
洪蘭:別叫孩子圓你的夢
感觸蠻深的
因為我也害怕變成這樣的媽咪
許多與我相同想法的媽咪
等到孩子上小學後
孩子同儕的壓力、老師處理孩子過錯的方式。。。
不給孩子強大壓力的想法也慢慢的失去了
畢竟一個人的力量有限
還是需要仰賴大環境
當你覺得孩子開心不妨礙別人就好了
孩子快樂做重要
但師長、其他家長對自己孩子貼標籤
我想。。。在台灣這樣的風氣很盛行
許多家長怕孩子輸在起跑點
孩子沒有玩耍的時間
除了上課,下課要補習、周末還是補習,不然就是才藝班
想想我小時候
放學可以在家樓下跟社區小朋友玩
警察捉小偷。跳格子。玩沙球。跳橡皮筋。。。
天快黑了就回家吃飯。洗澡。。。
現在很少看到小學生玩耍了
晚上7點多,孩子還揹著大大的書包返家
現在孩子失去了玩樂
其實玩樂可以不只是玩樂
也有學習的空間唷
我的孩子雖然現在還小
但我還是希望他不要上安親班
我可以敎他們寫功課
這樣也可以了解孩子的程度到哪裡?哪裡該加強?
至於才藝班~~我希望是他自己要求要上
而不是我硬逼他去學才藝
自己想學跟被迫學習
成果差很多
全站熱搜